最幸福的一代香港人 (轉文)

By admin, January 25, 2015 4:46 pm

asdfasdf

我常認為,生於70年代的香港人,是最幸福的一代。

我們成長的80年代,是香港最燦爛、最華麗的時代,也是創意最澎湃的時代。其時粵語流行曲漸趨成熟,承接著羅文的金光燦爛、許冠傑的創意出格,由譚詠麟、張國榮、梅艷芳等為首的巨星,領導著樂壇進入百花齊放的音樂盛世,然後再引領出四大天皇氣派非凡的新時代。

70後看的電視劇,主角是20出頭的無線五虎,不像今天每套劇都是由陳豪、Bobby、林保怡、黎耀祥等大叔輩演員擔綱主演(更離譜的是劉松仁和秋 官近年還可以做電視劇第一男主角),而每年暑假,總會有一兩套要趕回家追看的校園青春劇,主角都是初出道的年輕演員及歌手,而不是幾年才有一齣,由陳豪叔叔主演的〈點解阿Sir係阿Sir〉。

在華人社會,現今最具影響力的演藝人,仍然來自80/90年代,最深入民心的大眾文化,也是來自同一個世代。梁潮偉、劉德華、吳宇森、王家衛、甚至林夕、Wyman,林海峰、葛文輝,到今天仍然處於人生頂峰,而已逝去的張國榮、梅艷芳、陳百強、黃家駒,亦成為了不朽經典。

在80/90年代,亞視可以製作出真吸煙、真飲酒(幾乎講埋粗口)地主持的〈今夜不設防〉,樂壇上霑叔可以高唱〈慈祥鵬過聖誕〉,影圈裡張堅庭拍了 三集諷刺大陸的〈表姐你好嘢〉,主流女演員接拍三級片也不是大新聞(如今一定會被道德塔利班批鬥而死),曾志偉和林敏聰甚至了出兩張唱片,主打歌曲分別為 〈酒杯敲你個頭〉、〈皮球大合唱〉和〈狂野的蕃茄〉等等,還可以大賣… 社會對題材和創意的寬容,實在前所未有。

今時今日,不少港產電影都是順應大陸市場的合拍片,看黃百鳴將舊橋翻炒再翻炒,女醜角仍然由吳君如擔演,再加一堆90年代明星和似曾相識的片名,如此食老本仍能有過億票房,實在令人感到絕望。

這一代年輕人,愛看的是韓劇台劇而不是港劇,主要原因,除了港劇題材變化不大(爭產、宮庭鬥爭、臥底等等),就是港劇已經沒幾個型男美女,當44歲 的鄭嘉穎叔叔都仲做緊小生,34歲的林峯已是無線首席偶像派演員,誰會想看港劇?你知道嗎,張國榮在演藝事業最巔峰時宣佈休,還不過33歲。

現時香港影視圈對年輕觀眾已難有吸引力,反觀韓國日本台灣,年輕藝人的比例遠超香港,演藝界自然較有活力。香港和粵語文化在大中華區的影響力,很大 程度是靠出口娛樂事業建立起來的,如果演藝圈繼續為了保住既得利益者的飯碗而打壓新來者,就會令整個行業持續青黃不接,不止香港影視圈玩完,連香港文化亦 會就此式微。

我慶幸自己是聽張國榮的歌,看他主演的電影成長的。他在89年的告別演唱會中說過,如果日後有人問起,80年代有甚麼歌手,只要大家能夠提起他,他便心滿意足了。其實何止80年代,就算是90年代,2000年代,張國榮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歌手之一,他會永恆地以最美麗最型格的姿態活在所有香港人心中, 試問有誰可以忘記他?

- Keith Li

Leave a Reply